歐拉德LOFT鋼結構夾層樓板由水泥與天然的礦物增強纖維為主要原料,經過制漿、成型、經過高溫、高壓縮、蒸養而成的一種高密度可承重的一種新型的鋼結構夾層樓板。
隨著房價的步步攀升,復式結構的住宅小區在全國各地方興未艾,使用纖維水泥樓層板比傳統的密度板(木板)具有防水防潮、防火隔音、防腐防蟲性能更好的優勢,已經在北京、杭州、西安、烏魯木齊等各大城市推廣開來。
LOFT閣樓板接縫的處理
1、 在鋪板時,板與板之間、板與墻之間必須留出3-5mm的縫隙(若鋪設木地板不留縫隙)。
2、 接縫可以注入硅酮密封膠,也可以采用砂漿灌縫。
LOFT鋼結構樓板工程的后續處理
1、 LOFT閣樓板鋪設完畢后,不再做地板處理的,可以刷上防水涂料后直接使用。
2、 也可以鋪設木地板,木地板下應鋪設鋁箔墊層或單向呼吸紙,板面釘頭不能突出。
3、 也可以再做一層混凝土地面后鋪設瓷磚。
4、 也可以鋪設地暖。
山東歐拉德公司生產的水泥纖維板可用于外墻保溫,墻體隔斷,吸音吊頂,室內裝潢裝飾,loft鋼結構夾層,活動房墻體地板等方面。
使用場所
商業建筑:商務大廈、娛樂場所、商場、酒店
工業建筑:工廠、倉庫
住宅建筑:新型住宅、裝修翻新
公共場所:醫院、劇院、車站
山東歐拉德公司生產的水泥纖維板作為內墻應用產品優勢
水泥纖維板作為新型環保建材,除具有傳統石膏板的功能外,更具有優越防火性能及耐潮、使用壽命超長的優點,大量應用于工商業工程建筑的吊頂天花和隔墻,家庭裝修、家具的襯板、廣告牌的襯板、船舶的隔倉板倉庫的棚板、網絡地板以及隧道等室內工程的壁板。隨著越來越多層高在5~6米,可自由分割空間的不斷興起,我們利用輕鋼結構加上高強度水泥樓板就可以自己輕松的做躍層,一層變二層,讓原有的空間擴大一倍。>
施工性能好:粉煤灰復合輕質隔墻板可鋸、可釘、可開槽等加工性能好,安裝過程拼裝化,高速,埋線管、線盒方便易行,墻體無需批蕩
綠色環保:完全的無機板材,防火、防霉、,令用戶的健康得到保證。
優異的性能價格比:與國際上品牌的同類產品(真正的無石板硅酸鈣產品)相比,性能價格比優。內的任何厚度。
3、厚度4mm以下稱為超薄板,4-12mm的成為常規板,15-30mm及其以上的稱為厚板,30mm以上的稱為超厚板。沒有壓機的小廠家只能生產6-12mm的普通水泥板;一般廠家只能生產4-12mm的常規板,厚板做不好,超厚板做不了;歐拉德閣樓板產品的規格1200×2400×20———30mm歐拉德水泥壓力板纖維水泥板板——是一種性能穩定的新型“綠色”建筑板材。厚度2.5-100mm都能做的廠家全國。
作為新型環保建材,除具有傳統石膏板的功能外,更具有優越防火性能及耐潮、使用壽命超長的優點,大量應用于工商業工程建筑的吊頂天花和隔墻,家庭裝修、家具的襯板、廣告牌的襯板、船舶的隔倉板倉庫的棚板、網絡地板以及隧道等室內工程的壁板。鋼梁推薦1、跨度6m以內:主梁16H型鋼,次梁10槽鋼,再次梁50角鋼。可用于外墻保溫,墻體隔斷,吸音吊頂,室內裝潢裝飾,loft鋼結構夾層,活動房墻體地板等方面。
現在我公司設計師設計出一套理想的閣樓躍層的施工方案。產品優勢1、與木樓板相比:①防火②防潮③防水④防蟲⑤防腐⑥防霉爛⑦抗折強度高⑧隔音效果為優越。方案如下:根據現有預留空洞,四周以矩形管與欲埋件(植入化學錨栓)滿焊,主梁以1200mm---800mm---600mm檔距橫向排列,縱向以矩形管或角鋼600mm拉接,施加預應力,形成網狀結構。每平方米均荷載2噸以上。表層以24mm LOFT鋼結構夾層專用高壓輕體水泥樓板滿鋪,上層以40---60mm輕體陶粒混凝土澆筑。
水泥纖維復式樓層板用途廣泛,復式樓層板定性模仿各種材料:石頭、巖石表面、地磚、磚、石膏和更多不同的表面,各種顏色和大小的面板的組合,可以進入任何建筑物的建設。
復式樓層板被廣泛用于在個別小別墅、住宅和公共建筑,購物和商業中心、高層建筑,公共建筑,學校和幼兒園等外墻,是適用于舊建筑的修復和建設新建筑;角板,飛檐,檐篷,露臺和陽臺……纖維水泥板將被廣泛用于建筑
一般來說,LOFT商務空間、別墅、酒店正在興起,越來越多的設計師設計這種LOFT層高在5M以上的空間,這樣利用鋼結構就可以輕松的做一躍層,一層變二層,讓原有的空間擴大一倍面積。loft鋼結構閣樓板是經高溫蒸壓的纖維水泥板材,其承載力極強,可廣泛的應用于地板襯板、鋼結構和木結構樓板,取代普通板,是目前國內市場 LOFT鋼結構閣樓板領域端的板材。3、防火性能好:防火性能,高年級A1,氧指數為40、阻燃和自熄性火。
目前,loft鋼結構樓板已經成為了很多用戶認可的建筑新風格,鋼結構閣樓相比傳統閣樓構造,可以在很大程度上滿足不用的用戶對于閣樓空間的不同需求,風格靈活、戶內空間可多方案分割。房產建筑的發展,促使新型企業網絡銷售“逆襲:思維得以維護。復式閣樓板鋼結構躍層巨大的用戶需求使以企業為中心的產消格局轉變為以消費者為中心的全新格局的觀念已經在市場上得以驗證。